回到首页 | 在线评估 打印 收藏
 
第二章 英国教育概述

 

 

 

  第二章 英国教育概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教育”,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教育体系共同构成的。尽管这四个地区在体制上有许多具体的差异,但从教育结构上来看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尤其体现在这四个地区的教学方法上。

  

提到英国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教学方法,国际学生很快会意识到,相比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英国教育更强调和鼓励学生独立,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像世界上某些国家的教育一样,要求学生恪守书本,死记硬背教师的话等等。在英国,学校更重视课堂上的讨论与辩论,老师让学生们积极地亲自参与其中,以此引导他们形成个人的观点,并学会在观点受到挑战或批评时能够进行辩护或修正。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与来自教师的批评与建议一样,都被视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神奇的网络和即时信息检索系统(如谷歌Google)找到任何需要的信息,因此孩子们需要掌握的技能也随之改变。从前我们仅仅要求孩子能够更多地学习每门科目的知识,而现在,学习更倾向于了解过程,验证信息的正确性以及应用可信的步骤或常识应对全新状况。到英格兰学习的学生很快会发现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对英语的理解能力,还有在课堂上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他们除了回答问题,还要向老师和其他学生提问,并能阐述自己对新问题的解决方案。

 

国际学生在英国的课堂上还会发现教师们善于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室没有互动式白板,可以进行类似“注入式教学”;在其它教室中,教师会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并演示,以此形式来完成作业;还有些教室里,学生们会分成45人的讨论小组,分享和比较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于一些来自海外的学生而言,这些课堂形式起初可能会令他们感觉不适。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很快适应这种英式教育。有些学生,尤其是来自远东地区的,可能会觉得课堂上要求的大量口语表达难以完成。然而,如果学生希望进入世界顶级的大学,诸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或帝国理工学院等等,他们必须要通过学校的严格面试,学生会被要求通过口述表达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原创的和辩证的个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对选择的学科拥有多大的兴趣和热情。

  

谈到英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分为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分界线通常在学生18岁左右,即他们准备进入大学或者继续教育学院的时候。而1618岁之间的界限稍显模糊,学生可以进入高中辅导学院(Sixth form colleges)或者继续教育学院(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s)进行大学预科的学习(有关应试辅导学院的详细介绍,请参见第五章)。本书主要是介绍英国兰学生在18岁之前的教育情况,但高等教育的相关情况也会有所涉及,毕竟大多数赴英留学的学生有意留在英国的大学继续深造。

 

学生们在高等教育阶段会获得学位或选择学习职业课程。全英国有很多教育机构开设此类课程,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British Council)设在各国的办事处都会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或者推荐有用的网站供查询。学士学位课程,如:文学学士BA,理学学士BSc等,通常是全日制三年课程;硕士学位:如文学硕士MA、理学硕士MSc等通常需要一年全日制学习(苏格兰的大学教育情况与此略有不同)。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设的网站www.educationuk.org 上可以查询到有关英国教育的最新信息。

 

如上所述,对于打算在英国大学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结束中学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年龄一般是18岁。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第三级教育”(tertiary level),而第一级教育通常是指孩子511岁之间,第二级是指1116岁或1118岁。其他希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则会在16岁结束中学学习,而16岁也是英国目前义务教育的结束年龄。虽然英国已通过协议把接受义务制教育的年龄提升至18岁,但真正实施要等到2012年。

 

全英的学校在学生18岁前提供的教育也大相径庭。相对与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具有独立的教育体系。本书将会着重介绍英格兰地区的教育情况。尽管威尔士地区的教育形式和英格兰地区非常相似,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威尔士语是必修课程,而且新一届德维尔市议会仍然拥有学校教育的主要管理权,所以两个地区的教育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苏格兰地区和北爱尔兰地区的教育体系在各个层面上都与英格兰地区有很大区别,本书不会涉及他们的相关情况。

 

即使是在英格兰境内,教育状况也会有所差异。尽管自1970年开始,位于伦敦的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管理力度,但地区间的差异还是不可避免。原因是由各郡或各市选举出的地方当局被赋予了一部分的教育管理权限。中央政府决定了英国教育的主要结构,有些被称为“学院”(Academies)的学校以及其他一两类学校,不受地方当局的管辖,由中央政府直接出资管理。

 

例如:根据英国法律,给个孩子必须自五岁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在英国的教育体制中,年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年龄必须用西方惯用的算法计算。英国孩子的年龄从他们满一周岁开始计算,只有当他们满一周岁了,才能被称为“一岁”,在这个节点之前只能被称为“六天大”、“六周大”或者“六个月大”。同理,当孩子出生满两周年了才是“两岁”、在一岁和两岁之间的孩子都只能按照“18个月大”或者“两岁不到”计算。

 

对于入学来说,孩子的年龄还必须符合学年开始的时间。在英国,“学年”起始于每年的91日,结束于831日。在831日满五周岁的孩子,必须在暑假结束后的同年九月入学。但如果是到91日才刚好满五周岁的孩子,需要等到次年的九月才能入学。关于年龄和学年的问题在英国非常重要,更多情况会在本书第七章中详细介绍。

 

公立学校的教育状况以及学生的在校发展,将在第五章详细介绍。所有永久定居在英国,或者父母来自欧盟内任意国家的孩子都有资格进入公立学校获得免费教育。不过大多数的公立学校都是走读制,每周一至周五学生上午9点左右到校,下午3点半左右结束课程回家。全英有35所公立学校提供寄宿设施,适合家庭居住于欧盟其他国家的孩子。在这类学校中,教育是免费的,但必须要为住宿缴纳一定费用。

 

然而,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教育与教育资源,校内设施的质量问题以及考试成绩。公立学校的一般原则是:学生就近入学或者按照地方当局的安排入学。富裕的家庭不会选择免费的公立教育,他们会为子女选择私立学校。但是,由于私立学校高昂的学费;所以,全英国也只有7%的学生能够进入私立学校学习。

 

家长们选择私立学校的动机通常也十分明确。有的是因为hi阿紫没能进入较好的公立学校,而且被安排就读的公立学校并不理想;或者是家族内有在某所私立学校学习的传统;又或者是家长希望选择具有某项优势的学校,如戏剧、体育或配备最先进的科技设备等。

 

私立学校通常都收取学费(尽管大多数私立学校也会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参见第三章),以平衡学校各项支出,诸如吸引一流师资的高昂薪金以及为学生配置优质教学设施的费用等等。相比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通常采用小班教学,以确保学生们都具备自律能力并专心学业,校内的纪律、风气更加良好。教师们也能把精力集中在教学上,而不用分心处理纪律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私立学校通常都能取得比公立学校更优秀的学术成绩。因此,正如第一章所提到的,民意调查显示7%的孩子最终能够有机会入读私立学校。优秀的考试成绩也让大多数的私立学校学生得以进入英国最负盛名的大学继续深造。

 

 因此,私立学校在教育上拥有更高的声誉,更受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但似乎也成为了来自富裕家庭hi阿紫们的特权。在众多私立学校中只有一两所提供全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几乎能够达到费用全免。绝大多数私立学校无法实现免费教育。事实上很多学校都会为优秀学生提供一定额度的奖学金。也会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提供部分助学金。

 

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拥有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设定学费的数额、提供的教学设备、重点发展的学科专业、是否遵循政府制定的国定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以及安排自身的组织形式。所以私立学校之间的差异比公立学校之间更为巨大。例如:更多的私立学校具备寄宿条件方便学生们下课后居住与校内,此外,所有背景和国籍的孩子都可以进入私立学校就读,只要他们能够承担得起费用。私立学校的类型、入学年龄以及学费水平将在下一章介绍。

 

 

>> 下一页           上一页 <<

 

 

选择英国寄宿中学求学家庭必读:前言

第一章 英格兰的教育事业                                     第二章 英国教育概述

第三章 国际学生可选择的英格兰学校                          第四章 是否所有国际学生都应首先入读ISC?

第五章 英格兰的公立学校                                   第六章 英格兰的学年及学校生活常规

第七章 英格兰学校的最佳入学年龄                            第八章 如何申请英格兰的学校与当地教育顾问的作用

第九章 英格兰学校的考试                                   第十章 英格兰寄宿学校中典型的一天

第十一章 个人责任                                        第十二章 英式课堂I:课堂礼仪、口语和成绩等级

第十三章 英式课堂II: 学习组安排与教学方法                   第十四章 新生入学前的准备

 


 
网站首页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01134号-2